高考成绩陆续出炉,考生和家长又迎来了紧张的志愿填报环节。总说“七分考三分报”,在孩子决定志愿时,是否一意孤行,按照自己的意愿为他报考?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意见和兴趣?今天,我们来讲一个“差2分无缘清华,母亲却因试卷上11个字彻底清醒”的故事。
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梁从诫,听起来或许不那么熟悉,但他的父母林徽因和梁思成,大家一定知道。由于两位都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,他们从小便培养儿子在建筑方面的兴趣。随着梁从诫长大,成绩一直优秀,高考时林徽因希望他报考清华大学。然而,梁从诫的成绩距离清华竟还有2分之差。林徽因不相信儿子会落榜,便请求复查试卷,却没想到分数没错。她在试卷上看到的11个大字却让她如梦初醒:“我不喜欢建筑,我喜欢历史!”
看着这11个字,林徽因意识到,原来自己的儿子并不喜欢建筑,一直以来是她和梁思成认为儿子喜欢。经过一番自省,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支持梁从诫学习历史。最终,梁从诫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,并在北大毕业后取得了诸多成就:1954年担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,1978年创办《百科知识》和《知识分子》杂志,2002年被聘为北京市奥运环境顾问。
梁从诫的故事告诉我们,追求梦想的重要性。即使当初的选择并不理想,只要坚持内心的信仰,人生总会回到正轨。正如雷海为,他是37岁外卖员,却凭借对诗词的热爱,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中夺得冠军。梦想的力量让他从平凡走向辉煌。
然而,并非所有孩子都有像林徽因和梁思成这样清醒的家长。最近,话题#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?#引发热议,一位女孩讲述了她的经历:母亲偷偷将她的志愿改为普通一本的会计专业,结果导致她未被录取,人生轨迹彻底改变。父母的建议固然重要,但强行干涉往往适得其反。孩子的人生路,终究要自己走,才能不留下遗憾。
白岩松曾提到:“有那么多的学子和家庭,把梦想放在高考上,别破坏它。”孩子的灵魂属于他们自己,早些放手,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支持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股票10万可以做杠杆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