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下午,北部战区总医院妇科病房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婴儿啼哭声。产后四个月的李女士因瘢痕妊娠紧急手术,从未离开过母乳的宝宝对奶瓶产生强烈抗拒。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,正处于哺乳期的王可佳护士用两次特殊的哺乳,为这个小生命搭起了温暖的桥梁。
"孩子哭得嗓子都哑了,明明饿坏了却怎么都不肯吃奶瓶。"当班护士回忆道。产后妈妈李女士刚经历全麻手术,身体虚弱无法哺乳,而宝宝对奶瓶的抗拒让情况愈发危急。家人轮番尝试哄抱,医护人员更换不同奶嘴,但宝宝的哭声像警报般持续回荡在病房走廊。
刚结束工作的哺乳期护士王可佳闻声赶来。看着怀中因饥饿蜷缩的小生命,这位10个月大宝宝的母亲心头一软。"我来试试吧。"征得家属同意后,她自然地解开衣襟。刚才还哭闹不止的宝宝立即安静下来,急切地寻找母乳,满足地吮吸起来。
十五分钟后,吃饱的宝宝眼神恢复安稳。但可佳注意到:李女士术后恢复需要时间,而宝宝对奶瓶的抗拒短期内难以改变。一个决定在她心中成形。
展开剩余65%傍晚交接班前,可佳再次来到宝宝身边。第二次哺乳时,小家伙表现得更加放松,吃饱后在"临时妈妈"怀里安然入睡。而这一举动意味着:可佳必须减少自己孩子的"口粮"。
"当时没想那么多,就觉得孩子太遭罪了。"可佳平静地说。护士长透露,可佳每天这个时间储存的母乳本是留给自己宝宝的"明日餐"。
病床上的李女士得知这一切后非常感动:"小王护士不仅救了孩子的急,更暖了我的心。"这场特殊的哺乳很快成为病房里最温暖的话题,医护人员纷纷表示,这恰是世界母乳喂养周"支持母乳喂养:贴近母亲"主题的最好诠释。
每年8月的国际母乳喂养周,都在倡导“支持母乳喂养:贴近母亲”。而可佳的行动,让这一倡导有了最鲜活的注脚。支持从来不是冰冷的口号,是当母婴分离时,有人愿意伸出援手;是当宝宝嗷嗷待哺时,有人愿意用自己的乳汁传递温暖。
这个夏天,在消毒水味淡淡的病房里,一场跨越血缘的 “母爱接力”,让我们看见:原来温柔从不需要刻意,当爱与责任相遇,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。而这份发生在母乳喂养周的温暖,终将成为许多人心中,关于 “善意” 最动人的记忆。
总 编 辑:檀子娜
责任编辑:杨 茜
美 编:宋晓亮
供 稿:妇产科
来 源:北部战区总医院融媒体中心
微信视频号
REVIEW
近|期|发|布
风劲帆满图新志 凝心聚力启新程——医院党委一届十三次全体(扩大)会议胜利召开
“六进”送健康 服务零距离 ③|从诊室到基层,每一站都是暖心坐标
“胸”险!巨大囊肿压迫心脏,军医合力破解危机!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10万可以做杠杆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